中超第25轮上海申花1-1遭成都蓉城绝平 下一轮继续主场迎战梅州
周定洋第98分52秒的进球是上海申花2012年来中超最晚时间失球
26届全美第一高中生斯托克斯 高四赛季将同时打篮球和橄榄球
中超联赛第25轮,成都蓉城1-1战平上海申花,在客场拿下关键1分!
穆尼奥斯:在进攻三区的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输掉比赛的责任在自身
邱彪:目前还没接到CBA改回每节10分钟的文件 因此还不方便做评价
不久前,李月汝在WNBA的队友佩奇·布克斯,拿下了2025赛季的最佳新秀。
去年,她以状元身份进入联盟,签下一份为期四年的新秀合同,总价值34.8万美元。算下来,平均年薪不到9万美元。但在另一个她至今没有出场过的联赛里,布克斯的薪水却已超过这个数字——35万美元。
这就是女子三人篮球赛事——无敌联赛(Unrivaled League)。近日,刚结束创始赛季的无敌联赛宣布完成B轮融资,估值超过3.4亿美元(约24亿元人民币)。
在体育赛事已经显得拥挤、需求看似饱和的当下,一个全新且成功的产品诞生了。
关于无敌联赛的创始故事,ECO氪体曾做过详细报道。这里只做一个简要回顾:联赛由WNBA球星布里安娜·斯图尔特和娜菲萨·科莉尔创立,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板,每位初始球员都是股东。
如今,在一个完整的赛季之后,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无敌联赛的成功之道。
在职业体育的惯常逻辑里,球队要分布在不同城市,要建设主客场体系,要依靠本地球迷来维系热度。这种模式稳健,但需要长期且巨额的资金投入。
但无敌联赛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——赛会制。所有比赛都在同一座城市、同一座场馆举行,训练、医疗和运营设施也被整合为共享资源。没有复杂的巡回赛程,没有高额的交通和场馆开支,一切集中化。
图源:无敌联赛
创始赛季,无敌联赛所有比赛都放在迈阿密郊区的WayFair竞技场进行,该座场馆最多只能容纳850人。对于一个刚起步的赛事来说,这样的选择看似反常识,毕竟用大场馆至少能有更好的宣传点。
但相比毫无意义的PR,无敌联赛不仅有自知之明,也更愿意把钱用在刀刃上。这些运营上省下来的钱,并没有进入创始人或资本方的口袋,而是直接投入到了球员身上——据悉,联赛的平均薪水达到22万美元,接近WNBA的24.9万美元超级顶薪。
这对于球员的吸引力不言而喻。过去,很多WNBA球员在休赛期不得不奔赴海外联赛,以补贴收入、维持生涯。无敌联赛的出现,让她们不必再如此奔波,就能获得丰厚报酬。
而且,即便用了精简化运营模式,无敌联赛的整体赛事质量依然突出。
最直观的视觉包装上,无敌联赛就走出了与市面上所有联赛不同的风格,让观众能直观感受到:这是一个全新的舞台,而不是NBA或WNBA的简配版。对于球迷而言,这种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投入的情感价值。
在选手阵容上,无敌联赛则坚持精英化,只挑选明星和中高水平选手,确保场场都有高强度对抗。虽然失去了地域属性,但球迷会因为球星而选择支持某队,整个赛事的逻辑自洽而完整。
据悉,无敌联赛在第一赛季的营收大约为2700万美元,且几乎完成了收支平衡。
图源:无敌联赛
但另一方面,这种省出来的打法也带有隐忧。
第一赛季中,无敌联赛收视率在赛程中后段出现下滑,更有观众表示,部分球员把无敌联赛视为「兼职」,场上投入度不高。此外,由于每支队伍只有6名球员,也引发了一些伤病问题,很多人都在呼吁增加球员池。
长远来说,这绝对是个致命问题——以850人的小场馆为基础,无敌联赛表明了是以线上为主,门票收入并不能占到什么比重。如果后续无法签下高额媒体长约,其盈利能力仍存不确定性。当下虽然已经跟TNT签下了可观的三年转播合同,但真正的考验其实是下一期周期的续约。
总而言之,无敌联赛的聪明在于敢于试验,那么风险也恰恰来自这种试验。
但俗话也说得好:风险越大,收益越大。
第一季无敌联赛的成功,让很多人有点始料未及。但更令人意外的是,他们没有停留在试水阶段,而是铆足了劲往前冲。
回到开头的融资,很容易就能看出市场反馈。不到18个月,就能在3.4亿估值上完成B轮融资,无敌联赛确实配得上「无敌」这两个字。据悉,无敌联赛B轮融资的额度和投资人数量,都超过了内部预期。
除了老股东加码之外,投资阵容也愈发豪华:机构层面有贝塞默这样的大型风投,明星股东则新增了NBA球员特雷-杨、弗朗茨-瓦格纳、莫里茨-瓦格纳等;原有的投资方,包括阿莱克斯-摩根、小威廉姆斯、华纳兄弟,也在追加投资。
在完成融资的同时,联赛在第二季的筹备动作也覆盖了所有运营层面。
例如在基础设施上,比赛主场馆的容量从850座位扩充到1000个,同时也在考虑把部分比赛放到其他城市,尝试简单的巡回赛。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里,无敌联赛都会以赛会制为主。
另一个重要升级,就是扩军。
原本按照计划,无敌联赛要在三到五年后才逐步扩容,但由于第一季的市场反响超出预期,扩军节奏提前。下赛季,球队将从6支增至8支,球员数量也会扩大至52人。
新加入的两支球队 图源:无敌联赛
据官方透露,目前已有90%的球员完成签约,其中既包括WNBA的现役主力,也有大学篮球的明星球员。当然了,外界最期待的一个名字是凯特琳-克拉克,如果她能成为那10%中的惊喜签约,无敌联赛的关注度绝对会再上一个台阶。
与此同时,联赛在商业运营上也迈出了新一步。几天前,无敌联赛正式聘请了首位CMO莉兹·玛罗,其目的就是让商业化开发、品牌建设和赛事运营更专业化,朝一家职业化、体系化的公司转型。
在这种背景下,一个本不是竞争对手的赛事开始感到压力。
从WNBA的角度看,无敌联赛的每一个好消息,或多或少都有点刺眼。
眼下,WNBA正与球员工会展开新一轮集体谈判,但双方分歧明显。球员想要更高的工资帽、更大比例的营收分成、更完善的医疗和产假福利。球员认为联盟商业增长已十分明显,但薪资却没有跟上;联盟也在强调成本压力,担心过快涨薪破坏财务稳定。
此前WNBA管理层递交的第一份报价已被工会直接拒绝,甚至被球员代表形容为「像被扇了一巴掌」。谈判一度陷入僵局。从各方表态看来,WNBA和球员工会在10月31日截止日很难达成协议。
若未能在截止日前达成协议,可能出现三种局面:
其一,双方同意短期延长旧协议效力,避免停摆同时继续谈判(2019年曾有先例);其二,联赛停摆,虽然WNBA历史上从未因劳资纠纷取消比赛,但2003年选秀与季前赛曾因此延期;其三,达成新的临时性协议过渡。
在这种环境下,无敌联赛的存在,客观上成了球员的一张底牌。假如谈崩甚至出现停摆,WNBA球星至少还有另一条选择,而且收入并不逊色。这样的变量,让球员更敢于坚持立场,也让WNBA感受到更多压力。
当下WNBA正在打季后赛 图源:WNBA社媒
至于WNBA对无敌联赛的态度,目前仍有些模糊。无敌联赛CEO阿莱克斯·巴泽尔透露,在创立之初他们曾接洽过WNBA,甚至提出过入股机会,但遭到了拒绝。
而在刚刚完成的B轮融资中,虽然吸引了特雷·杨、瓦格纳兄弟等NBA球星入局,却没有任何一位NBA或WNBA老板参与。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,多少也反映出传统商业联盟对无敌联赛的谨慎。
但无论如何,无敌联赛不是WNBA的替代品,也没有这样的野心,后者依旧是女子篮球的中心舞台。但在WNBA正处于关键谈判节点之际,无敌联赛的成功无疑提供了一个新变量。
甚至于,如果球员能借此推动薪资和福利的升级,受益的不只是WNBA,更是整个女子体育。